Member-only story

粵語是「方言」、普通話是「標準中文」?

Ladykylie
Dec 28, 2022

--

Patreon 優先 Post

====

粵語是「方言」、普通話是「標準中文」? Kantonesisch ist ein “Dialekt” und Mandarin ist “Standard-Chinesisch” wie Hochdeutsch?

粵語(又稱廣東話)屬於漢藏語系,跟中國的普通話一樣,是從中古漢語發展而來的。 很多人卻把它們兩者都統一說成是「中文」,而又不少人因為中國的官方語言是普通話,所以把粵語當成「只是一個中文的方言」,或者像德國「標準高地德語」及不同聯邦洲的「方言」一樣,把粵語當成「方言」,而視普通話為「標準中文」。可是這個類比是錯誤的:

即使不把坊間的『粵音文字比中國官話更古老』、『古詩以粵語閱讀以比普通話更接近中原古文』等說法伸延,事實上粵語也不只是一個方言,而是一套完整的語言;另外普通話也不能稱作標準中文。書寫的中文跟口述的粵語和普通話,在整個框架上跟英語或德語就有很大分別。

當中跟政治有很大關係:如果有權的一方想殺掉另一個語言,必先將其矮化、去除重要性,得到大眾認同後,下一代學習和使用的人減少,滅掉一個語言就更容易實行了。

因為書寫時的所謂書面語比較接近普通話,所以大部份人也會有『普通話是標準中文』的說法。事實是,「中文」是一個書寫的語言,而普通話和粵語卻是字詞在不同地區的發音,也有自己的「文法」,跟吳語、贛語、湘語、客家語和閩語也有相同或對應的文字,然而發音和部份結構不一樣。

拿「英文字母」作比較:一些西歐語言共用一些字母,在不同國家及不同語言有不同的發音,你不能因此說英文的 ABC串出來的字是一個語言,而德語和意大利語的ABC串出來的字是方言,也不能說英文的David才是正確發音,法文的David是方言。

「語言」跟「方言」的標準

一個常見定義是,雙方以自己語言對話,不能溝通的就是語言,聽得懂卻只是口音不同,就是方言。就像英語國家的人互相明白對方的英文,不論是英式,美式,澳式英語,它們當中有區別,但非要故意去學才會明白對方的英語一樣。而一個沒有接觸過普通話的粵語使用者,其實是聽不明白普通話的,相反亦然。因為香港和中國近二十年的交流,很多人錯覺兩種語言是互通的,但是一些台灣朋友的分享,就是來到香港的確完全聽不懂粵語,而老一輩只會粵語或潮州話、客家話、閩南話 的香港人,很多也聽不明白也說不了普通話。根據這個定義,粵語和普通話是不同的語言而不是方言。

不過我的挪威和瑞典朋友可以說著自己的母語互相溝通。雖然它們是同一語系/很相似,你總不能說挪威語和瑞典語是同一語言或其中一個是方言吧?

在德國,其實說巴伐利亞語的人跟高地德語的人也聽不明白對方,把巴伐利亞語說成方言,大概也是政治原因:權力較少/在一個政體下使用「官方語言」以外的語言,不管語言的歷史有多又或是本身有多豐富細緻,政治上亦會稱之為方言。如果使用某一語言的是一個國家,即使那個語言可能有很多借詞,結構比較簡陋,人們也會稱那個語言是語言,而且是「官方」語言。因此實際上,判別語言和方言的標準往往是政治性的。

另外使用人數也是一個重點:

查看一下Ethnologue(一個語言學的相關網站)的統計資料,最多人使用的語言(連第二語言在內)仍是英語,差不多13億 ,但只計母語者只有約3.67億。

如果只看母語,當然有很多說普通話的人:全球有9億多。

全球以粵語為母語者約8490萬人。如果你說這個數量太少所以是方言,然後應該統一以普通話代替,那很多國家的語言也要被滅直接統一全球用普通話好了。來看看,

德語母語者 「只有」9000萬 ,

泰語母語者 「只有」2070萬,

丹麥語母語者 「只有」550萬,

挪威語母語者 「只有」530萬…

如果說文學上貢獻少的/沒什麼文獻的是方言,但在文學上典籍都由書寫流傳(因為古時沒有錄音設備啦),可是即使中國的普通話和台灣即使使用「書面語」,文字上已有很大分別:中國近代把文字簡化了成為所謂的「簡體中文」,跟台灣或香港用的「正體中文」相比把很多意思相去甚遠的字以同音字代替,又或者把文字筆劃簡化,當中被簡化的部分有不少是有其意思,也產生了不少混淆。所以說別人會寫「中文」,是選擇「正體中文」和「簡體中文」,而不是問人會不會寫「普通話」或寫「廣東話」。基於這個角度,簡體字的文章或學術研究會否因而被「方言」化呢?

請支持圖文創作,加入我的Patreon:
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Ladykylie

【更多圖文創作、作畫過程、德國生活文章、相片、政評、個人感受、優先或獨家看】

--

--

Ladykylie
Ladykylie

Written by Ladykylie

Articles mainly in Cantonese, sometime English or German, about Hongkong politic or life in Germany. 非華裔香港人。文章以粤語及正體中文為主,偶有英語或德語。主要寫香港政治歷史,有時寫語文研究/天文/德國生活。

Responses (1)

Write a response